精选资讯

鲁迅先生对《人间失格》的评价 – 28百科知识网-竞彩体育

鲁迅先生对《人间失格》的评价

世间之谜,归根结底,乃个人之谜;所谓的大海,其实并非世界,而是个人的内心之境。就如太宰治所言。

近日阅读太宰治的《人间失格》,似乎能够消解一些内心的迷茫与困扰。太宰治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,他的生平可谓充满传奇色彩。他出身豪门,人称“无赖派大师”,人生旅途中留下了众多故事与印记。那些被称为病症的心理问题,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慰藉与解读。

《人间失格》又名《丧失为人的资格》。全书以主人公的三篇手记形式展开,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内心世界。主人公叶藏身上的特质与太宰治本人紧密相连,他的怯弱、敏感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恐惧与不安,正是太宰治内心世界的写照。世态炎凉、社会现实的冷酷,以及家庭之间的虚伪与欺骗,这一切与主人公的理想世界形成鲜明对比,使他陷入苦恼,最终成为的异类。

鲁迅曾评价太宰治:“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卑微而自由。他想要打破什么,却又没有方向。”太过理想化的人,往往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。太宰治一生的性格基调便是那极度的自尊心与容易受伤的感受性。这种性格容易演变成对绝对的渴求,对至善至美的执着憧憬。缺乏现实根基的绝对追求,一遇到挫折便容易陷入自卑与自暴自弃的境地。

人间悲剧时有上演,如北大“完美”学霸吴谢宇的,令人感慨万分。街坊邻居眼中的完美学霸形象、老师眼中的天才,以及家族长辈眼中的榜样,却做出了令人的极端行为。过于追求完美,有时便忽略了生活的真实面貌。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:“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,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。”接纳自己与他人的缺点,与生活的不完美和解,或许才是美好人生的开始。

太宰治在作品中选择戴上“丑角”的面壳,以自我牺牲、自我来谋求与他人与社会的联系。面对人性的阴暗面,他选择用丑角精神来寻求人类最后的爱。生活中的我们,也不得不戴上生活的面具。生活并非偶像剧,更不可能每个人都时时刻刻开心幸福。懂得拒绝、用善良并带点儿锋芒来面对生活中的矛盾,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。生而为人,我们有做自己的,有为自己说“不”的。

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的选择中懂得取舍,并学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。《人间失格》警醒我们:无论遭遇何种境遇,都应乐观面对,勇敢正视自我、直面现实,才能打破黑暗的面纱,使心灵得到救赎。世间本就充满矛盾,解决之道在于拿捏、把握好一个度。


鲁迅先生对《人间失格》的评价

你可能也会喜欢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