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多数人都觉得水果是一种有益的食物,觉得多吃水果能够补充丰富的营养并且补充水分。真的是这样吗?水果吃多了就一定对健康有益吗?
许多水果确实富含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成分,如维生素、矿物质、膳食纤维等。水果中也含有较高的糖分。成年人每天食用水果的量应该有所控制,不宜过多。朱绍英表示,每天食用水果的量应该控制在200-350克。过量食用水果,尤其是含糖较高的水果,可能会增加肥胖的风险。
吃水果的时间也有所讲究。饭后立即吃水果可能会导致胀气和便秘,因此最好选择在饭前吃水果,这样可以增强饱腹感,减少主食的摄入,从而控制热量的摄入。
那么,对于存储有些时日、稍显蔫吧的水果,是否还能吃呢?伯博士表示,只要水果没有变质,都可以食用。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需要谨慎食用。对于不同水果的储存时间,只要表面没有损伤就可以食用,但口感可能有所变化。可以选择煮熟的方式改善口感,但需注意控制加糖量,尽量保持水果的原味。
有些特殊人群在食用水果时也需要特别注意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含钾量较高的水果,如牛油果、杨桃、香蕉等。糖尿病患者应少吃或不吃含糖量高的水果,如柿子、无花果、荔枝等。胃病患者也应选择适合的水果,如山楂、猕猴桃等应少吃,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胃的负担。
一些时令水果吃多了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。例如,车厘子、荔枝、芒果等过量食用都可能引发各种问题。在享受水果的美味时,一定要注意适量食用,避免过量。
虽然水果富含营养,但并非多多益善。我们在食用水果时,需要注意选择时间、控制数量,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水果。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水果带来的健康益处。
